“役物”而不“役”于物
作者:hcml發(fā)布時間:2008-04-08 被閱讀:2401 為什么要辦企業(yè)?為什么要賺錢?或者說,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財富?這是每一個企業(yè)家,特別是成功的企業(yè)家,經(jīng)常被問、也會時時自問的問題。對于這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企業(yè)家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每一個企業(yè)家在企業(y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回答。
人們對財富的認識,不僅受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制約,同時也受到社會制度的制約。馬克思在談到私有制的罪惡時曾經(jīng)說到:“私有制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個對象,只有當它為我們擁有的時候,就是說,當它對我們來說作為資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們直接占有,被我們吃、喝、穿、住等等的時候,簡言之,在它被我們使用的時候,才是我們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第303頁)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賺錢的惟一目的就是占有或消費,這樣,人就難免自覺不自覺地處于“異化”的狀態(tài)。本來,人是金錢、財富或物的主人,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財富或物卻成為了人的主人,人成為了物的奴隸。應該承認,在今天的社會主義中國,仍然存在著把金錢、財富作為唯一目的的拜金主義者、拜物主義者,這些人為了個人的私利敲詐勒索、坑蒙拐騙、不擇手段。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只是金錢、物的奴隸,他們并沒有真正明白創(chuàng)造財富的真諦,沒有明白人生價值的真諦。
關于人生價值,馬克思有兩段話值得品味。一是在中學畢業(yè)論文中說的:“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才能成為真正偉大的人物,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同上書,第1卷第459頁)二是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說的:“富有的人同時就是需要有總體的人的生命表現(xiàn)的人,在這樣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實現(xiàn)作為內在的必然性、作為需要而存在!(同上書,第3卷第308頁)前一段話的意思是說,人應該超越自我,為他人、社會做貢獻,這樣的人才會完美;后一段話說的是,人的價值、人是否“富有”不是看他占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自己、完善了自己,真正“富有的人”就是那種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人。人生價值的衡量不是看他占有財富的多少,而是看他創(chuàng)造財富分享給他人和奉獻給社會的多少。也就是說,財富、金錢并不是最終目的,人自身的完美或完善才是最終目的。只有這樣來看待財富的創(chuàng)造,我們才能夠不被物所役使,才能真正成為物的主人,成為我們自己的主人。
做物的主人而不做物的奴隸,應該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企業(yè)家的自覺追求。我們企業(yè)家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創(chuàng)造財富離不開個人的勤奮、努力和智慧,更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大政策。在當代中國,一個企業(yè)要成功,一要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二要靠地方政府的扶持;三要靠公司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試想一下,如果不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怎么會有民營企業(yè)的創(chuàng)立呢?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政策,哪來的外國定單、來料加工呢?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企業(yè)又如何能夠發(fā)展壯大起來呢?
既然財富是天下的財富,那么得天下財富就應回報天下。我們華城集團做出了我們的努力:貧困學生無錢上學,華城人每年拿出幾十萬元資助他們繼續(xù)求學;家鄉(xiāng)老人生活困難,華城人給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送去300元慰老金;支持慈善事業(yè),累計捐款近500萬元;改善職工生活條件,實行免費就餐;先后投資2500余萬元,為1000多名外來員工建造了10棟標準式公寓樓,等等。我們這樣做,不僅促進了企業(yè)和社會的和諧,也使得企業(yè)有了更大發(fā)展。
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人,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主人,因而也應該是享用財富的主人。我們企業(yè)家要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就必須帶領廣大職工共同致富。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我們企業(yè)做大做強的需要。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來看待財富的創(chuàng)造,我們才能正確對待財富,才能不被財富所奴役。
編者按:
“‘役物’而不‘役’于物”是我國古代賢哲提出的哲學思想,指的就是“控制萬物,而不為萬物所控制”。這里的“役”本義是“使喚、使用!,可以理解為“控制”!耙畚铩本褪恰翱刂、使喚外物”!啊畚铩弧邸谖铩,就是“控制、使喚外物,而不被外物所控制、使喚!睆埗麻L以其個人經(jīng)歷和人生體驗來論證這一命題,高瞻遠矚,說理透徹,明志育人,意義深廣。
張董事長文章的核心,提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人生價值觀問題,那就是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財富?要創(chuàng)造財富、指揮財富,讓財富為個人,更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君子所為;而被財富牽著鼻子走,失去理智,失去道德,危害社會,也害了自己,這是小人所為。古今中外無數(shù)人的社會實踐和個人行為都證明了這一道理。
人要做到“不役于物”是多難啊!外在的東西,還是不要讓它影響你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想。你可以去試著接受它,了解它,但是不要沉湎其中,被它奴役。你可以去接受那些東西帶給你的感受,但是,永遠不要為了那些而改變自己的做人原則。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又能超脫財富,不被財富所拖累,這是人生的一種高境界。能夠擁有財富而不被財富所左右,這是健康、科學的價值觀。張董事長以他個人的崇高的價值取向,正確地行使財富的支配權而彰顯了他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博大的仁愛胸懷。這既符合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 “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直道而行”,又符合當今社會所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可謂理念相通,一脈相承。這充分展示了張董事長他鮮明的、高尚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們要帶著不迷于物,無礙于情的心態(tà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念來學習張總的《“役物”而不“役”于物》這篇文章,就會有令人滿意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