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城報》就像一座橋梁,架起了企業(yè)和員工交流的平臺。通過閱讀和學習《華城報》,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了幫助別人等于幫助自己,遇事要多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許多員工把自己的工作竅門和方法都寫了出來,這是我們學習的捷徑,可以讓我們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有效的工作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道工序。
星期天下午,我翻看以前的《華城報》,發(fā)現(xiàn)了一篇三廠員工寫的文章《學習新經(jīng)驗,交流新思想》。他在文中寫道:今年6到8月份,我們組一直在做對格子的西褲,記得剛開始上這種對格子的新款,我怎么校對就是做不快,有時一個上午才修了一包多一點,心里想這樣肯定是不行的,修不出后片,后面的員工怎么有活干?后來師傅也教過我一些技巧和要領。剛好那天發(fā)了新一期的《華城報》,于是我捧著報紙認真看了起來。我看到二廠一位同事寫了一篇工作心得《對格子》。他在文中講到在校修格子布時,左右后片合起來,對好相應的格子,先點位,以一個后片為標準,另一片該移的移,借一下要借一點過去。然后再進行校正,該剪掉的剪掉,后中與棟縫一定要剪好。掌握了他寫的要領之后,我記在心里,第二天做起來果然快了很多,每天發(fā)過來的貨,我都按時修好,是這位同事寫的文章讓我找到了校修后片快一點的好方法。學習了這位員工的工作技巧使我受益匪淺,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華城報》是我工作上的第二個師傅。
看到這里我感覺很開心,因為《對格子》這篇文章是我寫的。我一直做的是車工,有一段時間我在裁剪房修片,剛開始的時候我就修3組一個組的活,后來5組也上這個款。兩個組在做,車間部長考慮我來不及,于是又給我派了一個人,我感覺我已經(jīng)做熟練了,找到了竅門,跟部長說我能來得及,讓她把人又調走了。這個竅門就是先點位還是先修片,如果你先修片,每一片都要修,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我選擇的是先點位,兩個后片誤差在0.15以下的,基本不用修。利用這個方法,只有1/3的后片需要修,在修片工序上就節(jié)省了2/3的時間。當然還是要抓緊,不然一個人修兩個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工作中工序的先后順序,以及時間的合理運用,都是有學問的。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的人看起來干得又快又輕松,而有的人干得又累又不出活的原因。不用這個方法,一個人修一個組來不及,用了這個方法,一個人最起碼修一個組,抓緊點可以修兩個組,好的方法是可以復制和推廣的,所以說《華城報》也能提升生產(chǎn)力。
市場競爭為服裝企業(yè)帶來了劇烈的壓力,企業(yè)要想獲取利潤,我們只有開源節(jié)流,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在今年的疫情情況下我們領導尋找訂單,做口罩、防護服等。我們也考慮企業(yè)的難處,企業(yè)對員工的關愛,為企業(yè)節(jié)約用料,減少浪費,降低生產(chǎn)成本。降低成本一是要減少物料的浪費,二是要降低返工率,三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員工們,讓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時,多讀讀《華城報》,也許你會找到你想要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