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放假在家,每晚必看新聞聯(lián)播,而每天聽得最多的便是:“家風是什么?”
家風是什么?是的,答案不一而足,有人說“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是一種家風;“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一種家風;“早睡早起,富貴到底”是家風;“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亦是家風……
我出生在一個極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識字不多的父親對我們姐弟四個管教非常嚴,他常常教導(dǎo)我們的一些話便是:“大的隨著父母長,小的伴著大的長!薄耙媒愕芎,必須大讓小!币驗榧抑杏腥齻女兒,他經(jīng)常借用《三字經(jīng)》里的話規(guī)勸我們:“女兒經(jīng),仔細聽,早早起,出閨門……”有時他也用《增廣賢文》里的話警示我們:“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fù)小人心。”“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薄板X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蹦菚r候,聽著父親的這些話,我似懂非懂,但我卻感覺父親是一個多么博學(xué)的人,識字不多,卻懂得那么多道理,兒時的我,對于父親,我是仰視的。
時光慢慢流逝,而我們姐弟四個也就在這朦朦朧朧的家風中長大上學(xué)了。學(xué)校是一方凈土,而老師則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他們最美最真實的人生寫照。所有真善美的東西都被老師一字一句慢慢植入我們的腦子,浸潤到我們的心田里。時至今日,本份善良厚道依舊是我的人生底色。而當我能慢慢理會到“玉不琢不成器”,甚至略微知曉“扶不起的劉阿斗”,跟父親交談這些時,我看到了父親嘴角微微揚起的那一抹淺笑,他知道兒女們終于長大了。
悠悠歲月情,漫漫人生路,承載著多少父輩的囑托與母親的叮嚀。我們姐弟四個都相繼長大成人,也都有了各自的小家和孩子,開始感知為人父母的那份艱辛和不易,而父親的教誨依舊揮之不去,延至于下一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我也仍然是千千萬萬小家庭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員,沒什么驚天壯舉和豐功偉績,依舊做著老老實實的農(nóng)民工二代,但我覺得這也沒有什么不好,至少我們是安分守己的公民,不危害社會,不損人利己,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因為小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小家和則社會和,社會和則國家安寧富強。因為父親告訴我們:家和萬事興。
總有一種感覺,人生有了遺憾,才會倍感珍惜,父親過早的離世,帶給我們姐弟四個是傷心欲絕的打擊和傷痛,卻也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訴說的。因禍得福,深感些許安慰的是也就在那一年我走進了華城,華城的企業(yè)文化如家風,再次親近了我,浸潤了我。
從進華城的那一刻起,手中的《弟子規(guī)》《至誠恒業(yè)綱要》又多酷似父親口中的《三字經(jīng)》和《增廣賢文》,它是華城人多年來的智慧結(jié)晶,也是千錘百煉鍛造出來的語言的精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比如書中的“知識的廣度在于積累,知識的深度在于實踐”,“暴躁是無能的表現(xiàn),憤怒是愚蠢的開始”,就因為這些看似簡單的方塊字,它讓我更加珍分惜秒地看書,寫字,學(xué)知識。當年因為家貧帶給我的遺憾,讓我從來就不曾放棄過學(xué)習,哪怕只有一星半點的收獲,也讓我知曉很多快樂和滿足。愛讀方可增智,好學(xué)才能上進,而每次盼了又盼、等了又等的《華城報》,其中不乏我們兄弟姐妹們的佳作,有我們的心聲,亦有我們的做人做事的準則和底線。有領(lǐng)導(dǎo)的苦口婆心,也少不了我們的大家長——張董的嘔心瀝血的諄諄教誨。每每拜讀至此,心靈便得到一次升華,內(nèi)心也獲得更多的充實和寧靜!拔镉麩o從起,心隨他人平”?偸悄敲醋孕艠酚^,努力向上向前,勇于突破自我,但卻從不攀比,不仰慕榮華富貴,做真正的自己,也因此懂得人不是生得漂亮而是要活得漂亮,是的,每個人從童年走向少年再至成年,都在慢慢改變自己。年青時性格是三角形的,中年是四方形的,老年卻變成了一個圓,曾經(jīng)的我也活得棱角分明,喜歡什么,厭惡什么都寫在臉上,現(xiàn)在卻學(xué)會了柔和理智地去面對周遭的人和事,向某些不公平作適當妥協(xié),遠離社會的些許黑暗面。但是心里的那個自己卻越來越明亮。無論是物質(zhì)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我只需那一點點精華——最美麗的、最舒適的、最詩意的就是最適合我的,但卻努力堅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生存法則。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笔堑,華城的企業(yè)文化是父訓(xùn),亦是家風,它就像窗外的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我們,在這一片文化的沃土中,萌芽,拔節(jié),而擲地有聲。